Cryptocoryne minima "Pondok Tanjun"




Cryptocoryne minima "Rosanervig" from "Kedah" 








Cryptocoryne minima "Selam"







Cryptocoryne minima "tanjong malim" 








Cryptocoryne minima 主要分布在馬來半島西部至西北部,以及蘇門達臘,大部分
生長在水流和緩的
小溪中,但是根據Jacobsen 的經驗,森林中季節性出現,滿布爛泥的
小水塘,反而容易出現大面積的族群,在歐洲,自60年代開始就已經有引進栽種的紀錄,多
變的佛焰苞和凹凸葉面是最吸引人之處,但,凹凸葉面的出現除了產地因素外,似乎栽培
環境也會影響到它的表現,而水中葉一般會較為平滑,需要低ph值的環境(大概5.0~5.5),
目前在分類的研究上,傾向將1971年由de Wit 發表的Cryptocoryne zewaldiae(西馬),
1979年由Jacobsen發表的Cryptocoryne gasseri(蘇門達臘),1983年由de Wit 發表的
Cryptocoryne amicorum(北蘇門達臘),都倂入 minima 的同種異名,根據學網的資料,
產地在蘇門達臘的minima種植上難度較高,而馬來西亞的minima則容易許多,但是葉
型和佛燄苞的變異較大.跟所有的椒草一樣, minima的生存環境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而
日漸萎縮,尤其它要生長在森林中,又較接近人類活動範圍,所以受到的威脅更大,東南亞
的經濟命脈--橡膠樹林的墾植,還有都市計劃的開發,都一步步蠶食 minima最愛的爛泥
塘和小溪---雖然Jacobsen曾提到在橡膠樹林中所形成的小水漥還是有機會看到minima..
2007年時,在馬來半島歷史最悠久的Sungai Buloh 森林保護區,由於政治,經濟和宗教上
的考量,犧牲了這片珍貴的自然保留區的140公頃作為混合開發用途,其中的23公頃更要
被拿來當作回教墓園.在劃定的自然保護區裡面從事人工建設,就好像要在雪霸國家公園
裡面建公墓和住宅區一樣,聽起來十分荒誕不可思議,卻因為利益糾葛而真實發生在生活
之中,不論當地居民或環團組織如何努力,木已成舟,剩下能做的,就是盡量搶救裡面的稀有
動植物,將它們移到適當的保存地點,慢慢等待那渺小的希望.....Sungai Buloh 回復原貌
的那一天....
由 Zoo Negara 發起的搶救 minima的活動,有許多熱心人士的參加,看到照片上滿佈湖
面的椒草,那種壯闊的景致,絕對不是魚缸中單株之美所能比的上,想到它們之後的命運,
卻又不禁聯想起那彌陀溼地的小田島氏鼓精,同樣是棲地破壞發起大規模的採集活動,但,
總逃脫不了商業活動的魔掌,我想,這些 minima也會遇到相同的狀況,在相關網頁中,就有
人直接詢問哪裡買的到這些椒草,讓這個活動似乎又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......................
各擲一詞的論述總是紛爭不休,選哪邊站似乎都不太對.人,到底該如何妥善利用自然資源,
讓面子,裡子兼顧,將是主事著智慧和能力的ㄧ大考驗.....

http://www.my-mac.net/forum/viewtopic.php?t=2417
http://www.my-mac.net/forum/viewtopic.php?t=2342
http://www.shrimpnow.com/forums/showthread.php/cryptocoryne-minima-collection-1883.html?p=17363
http://kd.communityforest.net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&task=view&id=34&Itemid=2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